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网络诗刊》

  • 管上
楼主回复
  • 阅读:1127
  • 回复:1
  • 发表于:2012/3/1 0:03:19
  • 来自:陕西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山阳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编者的几句话壬辰春节来临,在此恭祝各位龙年大吉!多写好诗,多读好诗,让诗歌的光芒照进2012!

    我的几位无意于成为诗人的博友,偶发诗兴,亦有上品,如本期所选《怀念能喝酒的日子》、《一棵樱花树》等。诗就在生活之中,不在生活之外;写诗不应是某一类人的专利。陈傻子的名字和作品,是民间的,先锋的,也必将是属于诗歌史的,本期选了他两首别有风味的小诗。获得众多读者赞赏的张凡修的《与子书》,口语诗,“土得掉渣”,但很有诗味,耐读。缪斯并不光顾我,我不过是诗歌的票友。我为诗歌打点义工,用打点义工获得的内心温暖来抵御这冬日的严寒。



 

1、天地客《怀念能喝酒的日子》 

 





那时候

喝酒不是一口一口

是一气儿一气儿

抱着酒瓶

像抱着亲爱的

酣畅淋漓地热吻

 

那时候

我们管酒叫酒水

酒入愁肠也不会

化作相思泪

每喝必醉

那才叫爷们

 

那时候

后来成为我们妻子的

也爱看我们喝酒

常把妩媚的眼神

斟满酒杯   说是

一口闷感情才深

 

那时候

酒伤不了我们

喝高了

就口若悬河能歌善舞

那时候

酒是我们最亲密的兄弟

 

那时候

我们

还年轻

 

* 作者在前四节尽情铺垫、渲染,目的在于逗出“那时候/我们/还年轻”。古语云“醉翁之意不在酒”,“能喝酒的日子”值得“怀念”,在我看来,其意亦不在“酒”,而在生命之真,率性、纯真,没有那么多的世故、羁绊、顾忌。为什么现在失去了生命中的那种美好呢?是因为所谓的“成熟”、“老成持重”,还是因为别的什么?

 

2、一路走来 《岁月》

 

岁月从我的身边悄悄流过
匆匆忙忙不动声色
对着镜子
我发现它带走了年轻的我
鱼尾纹爬满额头
白发出现在鬓角
梦里常常惊醒
时光已不在风花雪月
那走了的亲人
从没有忘却
如果岁月是一条长河
或许
我就是它不经意间
荡起的一层微波


 

* “一路走来”是我几乎天天见面的同事。他对诗歌有着执著的爱,在新浪博客不时有新作发表。感叹逝水年华的诗歌不胜枚举,要出新颇不易。这首小诗用具体的细节和形象化的语言,写出了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悟,清新可读。

 

3、从工作出发《一棵樱花树》

 

花坛中有一棵樱花树

蓬蓬勃勃尽力向上长

一到春天啊,

那树冠披满了粉红的霞帔

花朵是那样的盛,盛得似花海

花朵有淡的清香,引来蜂与蝶。

可是,今年的春天啊

她只在光秃秃的丫杈上

长出了两枝嫩芽

她的小枝全被园丁剪除

花朵无法生在丫杈

我想她一定想一定很着急

她那美的潜质决定了

她只能用美作为春天的报答

 



到了夏天

那东面丫杈上的新生的唯一的嫩枝

叶子开始茸拉

过了一段时间,竟然枯落

坚强的树的根部

竟然裂开了皮,显出了腐朽

有蚂蚁在进进出出

西边的那枝

还活着,伶仃地横向生长着,

一有急风骤雨,

我担心它会从枝干上飘下。

 



园丁啊,你懂得修剪花木吗?

我猜度你为什么残酷地修剪这棵无辜的树

噢,我明白了,在这棵树的东面的花坛里

新栽了一棵樱花树

那棵树小,无法与这一棵匹配,

你用的你无情的锯斧

斫去了这棵树所有的枝条,

是想抑制它的生长

这样几年后,两棵树就大小差不多

形成一种对称。

可是

这棵树还有生机吗?

你呀,是个刽子手!

 

* 原诗较长,略有删节。作者是某中学的一位骨干教师,他的新浪博客有许多有感而发的鲜活的文字,这是他不多见的我过目难忘的一首诗作。作者似乎是写实,但我认为别有寄托,是隐喻或象征。“园丁”对一棵树的残酷无情的戕害,让我们很自然地联想到中国教育存在的体制性痼疾,联想到违背人才培养规律、扼杀个性发展的畸形的、病态的教育。

 

4、陈傻子《四月过了五月来了》

 

上一月那些槐花啊

苦楝树上的花啊

泡桐树上的花啊

还有换了新叶子的

香樟树上的花啊

开得正欢

这一月我上山

那些花都不见了

天下地上

还是花开前的老样子

好像一切都有希望

好像又没有希望

 

* 陈傻子兄是颇有个性的先锋诗人。他写过不少辛辣的有冲劲的牛诗,影响颇大。而我这次看中的,是他有着淡远韵味的诗。看似平淡、清淡,实则有悠远的意味。诗要达到淡远敞亮境界,不易。

 

5、陈傻子 《我》

 

冷漠是常常有的

那时候

我根本就不想说话

不想写诗

在人多的地方

和人少的地方

这种冷漠都会有

其实

人越多的地方

也是最脏的地方

很容易自大

又很容易自卑

那种脏

回来要好几天

才能洗干净

 

* 生活化、日常化的写作。但是我们从中难道不能感受到一种高贵?我们所处的时代最缺少的,就是这样一种精神的心灵的境界,干净的境界!

6、张凡修 《与子书》



            

我什么都可以交出。唯独

这所老房子,不能给你

——就在这儿养老啦

这是当年你母亲我俩

脱了六天泥坯,偷大队十五棵柳树

自家稻草,自家高粱秫秸,自家高粱米饭

请四人帮工建起来的:

九米六长,五米六宽,两米八高

前后檐三七,俩房山四八

冬暖。夏凉。

孙子就搁这儿,我们抚养

上学你母亲送,放学我负责接

这房子与泥土相连,地气重

孩子不爱闹毛病。

我们腿脚都利索,但不愿踏进你的楼房

实在不忍心那个布袋套在鞋子上

去一趟,连印痕

都不曾留下

 

* 对这首诗的鉴赏,一般停留在“土气”、鲜活的泥土气息上。而我认为这首诗的令人感动、震动之处,一是它的真实感,如关于建老屋的记述,像会计的账本,连“偷大队十五棵柳树”也如实写出,在那个公社化的特殊时代,“偷”也是一种很无奈的行为,不能算什么品行上的污点,只是这“偷”似乎多了一点;二是它的现场感、时代感和历史感。中国社会正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城市化方兴未艾。一位要坚定地守住“老房子”,守住“地气”的农民身上,折射出了这种时代的变化,“父爱”在转型期也具有了鲜明的时代特点。而进入城市的新一代,显然有对于“土气”的排斥,“布袋套在鞋子上”的细节,体现的也不仅仅是两代人生活方式的不同。文明转型,我们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呢?

 

7、张子选《泉水捧着鹿的嘴唇》

 

泉水捧着鹿的嘴唇
青草抱住了山冈
在背风处,
我靠回忆朋友的脸取暖

 

我一回头,
身后的草全开花了,
一大片。
好像谁说了一个笑话,
把一滩草惹笑了

 

* 自然万物,在诗人的心目中,都是有情有意的。朱光潜先生讲过“美感修养”问题,“美感修养”就是看待自然万物,要有一种超乎实用的、超乎科学的“审美态度”,用“审美的眼睛”去发现美,欣赏美,这样才能“免俗”,更多一些对自然万物的温良和悲悯,达到“诗意地栖居”的境界。

 



8、风子 《悲从“诗”来》

 

我用

世界上

最美的文字

去写

世界上

最真实的心情

又用

世界上

最动听的言语

一个一个地

读给

世界上

最需要的人来听

他们

要么语重心长地

教导我

“还是把心思

放到本职工作上。”

要么意味深长地

规劝我

“去投稿吧,

一大意你也会成名!”

 

* 作为知名诗人,风子听了如此“规劝”,无奈、悲凉。他教高中语文,他编校园刊物《晴空》,写诗却成了与“本职工作”无关的事!“······在贫困时代里诗人何为?”德国诗人荷尔德林在《面包和葡萄酒》中如是问。我对“贫困”的理解是,“精神的贫困、诗意的贫困”。在当今追名逐利如苍蝇逐臭一样的时代,写诗、做诗人是最易被视为“另类”的,难怪诗人“悲从‘诗’来”!

 



9、东岳 《烟 疤》

 

为什么会有烟疤
为什么烟疤往往会出现在
漂亮女子的身上
这家手机店的营业员
美丽的营业员
在向我介绍手机功能的同时
我发现了她右腕处的
三个烟疤
引发了我的联想:
上次是在本市的一家美容美发店
最漂亮的那名女服务员
在左腕上也烫着两个醒目的烟疤
还有上周被我审判过的那名
漂亮的女诈骗犯
脖子下方锁骨处烫着的圆烟疤
我曾不耻下问烟疤的来历
她们笑语搪塞不答
如今是她
梅花似的烟疤
并排绽放在洁白的右腕上
她最左边的烟疤
可能有一个故事
第二个烟疤
可能有第二个故事
第三个烟疤
也不例外的可能有第三个故事
但也不排除这三个烟疤
只有一个故事
按照数学的排列组合
还应该有其他的情况
但最不可能的是这些按在
漂亮女人身上的烟疤
连一个故事也没有


 

* 有人评论说,这首诗抵得上一部长篇小说。是的,它有人物,有悬念,有细节,具备了小说的一些因素,假如某位会编故事的小说家,以此为题材,写几十万字也许不成问题。但这是诗,它借用小说元素、手法,来抒情,来表现人文关怀,它不去讲故事。它凸显的“烟疤”,显然不是一枝烟戳在手腕或者锁骨处所留下的疤痕那么简单,那也不仅仅是一段生命经历的印记,或恨或爱的记忆,那是与美丽漂亮联系在一起的人生思索,有更多的内在的复杂。

 

10、杜风《冬至》

他独自一人下到地窖里,空气
像一块潮湿的黑布,蒙住了眼睛
他双手扶墙,猫着身体,渐渐地感觉
苕,像肩膀挨着肩膀站着的修行者
闭目静坐。他慢慢地看见每张脸
像刚刚掀开被子起床的红苕。针尖大的亮光
也能打赢满地窖的黑暗,曾经的防空洞
足有半个房间大。他蹲在地窖里
用破碗片刮苕,首先刮掉泥土
然后刮掉一层薄皮。这些白露之前
从东荆河坡地上挖回的苕。如今吃阿克苏甜心
苹果,也找不到当年在地窖里偷吃
生红苕的清甜。住着三室两厅的楼房
听着电脑里的幸福女人,在比日光更明亮
灯光下阅读唐纳德·霍尔,“待到成熟时鱼儿
将发现它们的用场”,汉字似乎在恍惚
他用文字的碎片,反复刮自己蒙上了一层
灰尘,已经长了苕皮的内心
这个夜晚竟然比,他的整个童年还要长


 

* 这是一首能使我们某些记忆复活的好诗。“针尖大的亮光”复活一个“在地窖里偷吃生红苕的清甜”的记忆。我欣赏的是诗人的细腻,精细的描述、逼真的刻画以及细微而抵达人心柔软之处的感受。写诗不能太实,亦不可太虚,妙在实中有虚,虚实相映。



11、濮水钓叟《瓶子》

 

小时候  瓶子少

父亲要用装过农药的大瓶子盛酒

他就往那空瓶子里装水

倒掉

再装水

再倒掉

如此者三

如此者十

后来  就装上沙土

埋在地里

埋过了三个春天

父亲用它盛了清水

去浇蚂蚁

蚂蚁们还活着

父亲就用它盛酒了

他喝着瓶子里的酒

看着我长大

父亲死后

那瓶子就遗留在世上

 

有时  我想

我也是一个瓶子

当我去了一趟浑浊风尘的世界

回到山里后

得洗洗身体

得用这里的清凉和安静

透析

一下

自己的灵魂

 

* 我们应该像父亲给农药瓶子“消毒”那样,来清洗自己的身体内外,把自己灵魂中的毒素自觉“透析”出去。只是这个过程漫长而艰难,还会有反复。像阿·托尔斯泰所说:要“在清水里泡三次,在血水里浴三次,在碱水里煮三次”。

 



12、沙翁1962 《最后一支烟——给父亲》

 

你上路的那天

我分明看到

你朝我动了动指头

 



两根熟悉的手指

两棵清瘦的骨节

 

你的沉默寡言

曾点燃一支又一支香烟

也点亮一个男人

生活重压下

呼吸的姿势

 



用泪水为您点上

最后一支烟

平生这仅有的一次

让我长跪不起

2011.8.14(旧历七月十五)

 

* 父亲可能是这个世界上最难读懂的人,当他在生活重压之下沉默寡言时尤其如此。在父亲将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读懂了他的手势,含泪给他点上一支烟,这个特写镜头固然能给人留下较深印象,而“平生这仅有的一次/让我长跪不起”,却能更深地烙进人们的心灵。

 

13、 R.S.托马斯(英)《时代》

 

这样的时代,智者并不沉默,

只是被无尽的嘈杂声

窒息了。于是退避于

那些无人阅读的书。

 

两位策士的话

得到公众倾听。一位日夜不停地

喊:“买!”另一位更有见地,

他说:“卖,卖掉你们的宁静。”(王佐良译,见王佐良:《英国诗史》)



* 据说,这是一位孤傲的诗人,有名的倔脾气的隐士。他的诗尖锐犀利,同时又有一种崇高静穆的美。我看这首诗活画出了我们这个时代的特点:智者退避,被边缘化,而商业化的嘈杂声淹没了一切,成了时代的主流。

生时何必久睡,死后自会长眠
  
  • 幼稚木
  • 发表于:2012/3/1 8:02:52
  • 来自:陕西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管上几行字,尽览天地间。把酒话时空,人麝满沧桑。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