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爱来花开,梦自在——论毕堃霖诗集《梦为马》的古典美

  • 诗经女子
楼主回复
  • 阅读:1131
  • 回复:0
  • 发表于:2014/6/3 16:30:00
  • 来自:陕西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山阳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爱来花开,梦自在

——论毕堃霖诗集《梦为马》的古典美

/熊英琴



对任何一种文学艺术作品的解读,都可以多种方式进行。一切对诗的解读,都是对诗人生命的解读。因为诗是那样直接,又那样凝练地显露出一个人的生命,以及他对自己以及他者的生命的感受、理解与认识。同时,也不能否认一个人的思想是极其复杂的,所以对任何一部文学艺术作品的鉴赏与分析,也都只是从某一角度所做的尝试与探索,并非是它的全部风景。

年青作者毕堃霖为自己取笔名为诗经女子,我们可以知道她是想从古老的《诗经》走向现代,以《诗经》为榜样,从中吸取中国古典文学的营养,来创作属于今天的诗。这是她的梦想,也是她的野心。无论如何,树立这样目标的勇气和为之所作的努力都是值得我们赞赏的。作为老同学老朋友的我,看到这些年来她对文学的痴迷与跋涉,也看到她今天已经取得的很是丰硕的成绩真是又惊又喜,也暗自佩服不已。为祝贺她,今天勉力一试,把自己阅读她诗集初稿时的一些想法和感受表达出来,仅作妄谈。

诗集《以梦为马》是诗经女子这些年来在诗歌创作方面所作的练习与尝试,从中可以看到她想为自己开辟诗路的种种努力,以及写作路上她偶然的收获和领悟,其中不乏让人感动的地方。本文预想从诗歌鉴赏的角度,大致解读一下《以梦为马》所表现出来的古典美特性在诗歌语言,意境塑造和思想主旨三方面的呈现,以求有助于大家今后的阅读、鉴赏、或专业研究。

(一)        语言的古典美



读诗经女子的诗,让你不经意就回想起《诗经》。我们知道,《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集子,更是古代诗歌的滥觞,是一直影响中国文学与艺术的典范。回望它,学习它,总能给诗人或作家们不断前进的信心、取之不尽的营养和克服困难的勇气。下面我们就试着以阅读《以梦为马》的方式从中找寻中国汉字与汉语的古典之美。

诗经女子,总是善于运用古典意味深厚的字、词。在《以梦为马》中,我们反复见到诸如“花”、“雨”、“云”、“风”、“月”、“雪”、“马”、“星”、“水”、“桃”、“柳”、“叶”、“舟”等大量古味浓厚且意蕴丰富的物象。这些物象因其本身的澄净空明曾出现在禅宗语录中,也以其天然的纯净美好而可独立地成诗成画。《以梦为马》运用这些字词入诗造境,便具有了朴素与别致相间的古典美。请看《一朵女子》:

那是一朵女子

无妆 素净

生在清流潺潺的溪畔

晨光熹微 露似珍珠

连香,也都是淡淡的

不及一丝风来的清浅

 

那是一朵女子

静雅 出尘

栖在蒹葭苍苍的岸芷

象牙的白,美好如月

从不敢 从不敢临水照容

颤颤的 颤颤的怕羞红了五月的樱桃

 

那是一朵女子

娉婷 窈姝

长在花开烁烁的梢头

不妖不媚 亭亭似玉

众多中的一朵

千朵中的唯一

 

听见一朵花的绽放

也就听见一朵女子美丽的盛开

读懂一朵花的语言

也将读懂一朵女子甜蜜的心事

  轻轻的 走过

不惊扰一朵女子的梦幻

而或 静静的 驻足

低眉吻一朵女子的芳魂

这朵女子像是作者的自我刻画,也像是她某种程度的自我塑造和自我诉说。这是一朵素净出尘、清浅留香的女子;她是有着静雅的妆容,怀梦挺立稍头,羞涩而美丽,连绽放也那样轻巧可怜;可在这纷繁的俗世之中,是否有一个人会停下来见证她的盛开、读懂她甜蜜的心事,或是静静地了解她的芳魂?

无疑,这首诗写出了青春的易逝,生命的孤独与岁月的残酷。可在诗里我们找不到丝毫的沉重、感伤亦或叹息之感,有的只是一个美丽安静的女子自个自孤独而又倔强地盛开,这是生命的筵席,更是青春的礼赞!

(二)        意境的古典美

没有禅意的诗与古韵相远,没有意境的诗则不能称之为好诗。中国现代美学大师宗白华说“意境是什么?……以宇宙人生的具体为对象,赏玩它的色相、秩序、和谐,借以窥见自我的最深心灵的反映,化实景为虚景,创形象以为象征,使人类最高的心灵具体化、肉身化;这就是‘艺术境界’。艺术境界主于美”【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58页】我们知道,具有古典意境的诗歌,借助于有节奏感和音乐美的语言,塑造诗歌形象,营造诗歌意境,抒发诗人情感。所谓意境的古典美,这里理解为富有中国古典文化特色的诗歌意境,一般具有温柔清丽、庄重含蓄的特性。健康,自然,活泼,安闲,恬静,清明,典雅,中庸,条理,以及孔子所谓的“乐而不淫,哀而不怨”正是这种意境鲜明特征。正如诗经女子在《一个人是诗,两个人是画》一诗所造之境:

一个人

在雨里

走了又停,停了又走

伞上滴落的水珠

氲开出一朵朵细小的涟漪

青苔、紫藤、栀子花、

连同飘扬的裙摆

于曲折的小巷

逦迤成浅浅诗行

 

两个人

在风中

肩并着肩,手挽着手

斜燕树梢呢喃

绿柳垂钓白云

细草、烟沙、白鹭洲

连同甜蜜的喜欢

于半掩的柴扉

清丽出浓淡墨画

 

三个人

在云端

且行且歌,且歌且乐

太阳温暖地拥着一弯海岸

浓密的树荫洒下斑驳

远山、轻岫、蓝风筝

于结庐的竹屋

出尘成婉转绝句

 

前世盟定

今生有约

颠倒红尘中

我撑一把伞骨

风尘仆仆

踏浪成歌

寻你——

寻你与我

成诗、成画、成绝句

    这首诗的主题应该是简单的,可以概括成一句话:一人是诗,两人成画,三人为家。当然你可以更开放地认为此诗的主题是爱,或是爱情。难得的是,作者以小诗的形式,在安闲典雅的句子中完成它,简约又动人。我们孤单与世,梦想能与这世界一人相遇相见,相识相知,相恋相爱,相守相护,相此一生。这是多么单纯美好的愿望,也是多少人执著一生追求的理想,那么他们曾走过怎样的心路旅程呢?作者以诗来答,她运用对比手法,截取并描绘出三幅完全不同的场景:与烟雨中曲折小巷里的焦急等待,相见后的甜蜜相处,以及相守在一起的融融欢乐。

我知道,诗经女子向来喜欢绘画和摄影,这首诗恰好体现出了她的摄影构图与绘画技巧。试想在天地之间,旷野之上,一个人的存在俨然成诗:离开的,到来的;孤独的,坚强的;欣喜的,悲伤的;短暂的,永久的;过去的,现在的;自己的,人类的;空间的,时间的……总之,有无数种可能。你可以从不同角度去解读,它可以足够丰富,也可以足够深刻。要是,旷野上出现两个人,还是一男一女时,各种关系成为可能,故事产生,画面同时变得生动起来。在一张白净的纸上,可以生成千万个场景,千万种开始或结局,这不是画,是什么?如果,此时再多一个人,关系会变得紧张且具有多变性,三人或多人的关系总是微妙而复杂的,却具有综合稳定性。这时应该成小说了,因为情节已经产生,社会也已开始。本诗中的第三人最直接最简单的理解是小孩,当然也是希望,是两个人某种关系的结晶。无论如何,这首诗是富有意境,也富有思想的作品,很有意思,耐得住琢磨。

(三)        主题的古典美

《以梦为马》具有古典美,是因为在这首诗集里出现的内容和主题具有古典特征;也因为它们不新潮,不先锋,也不现代或后现代。这部诗集的五部分都是古典理想的现代呈现,无论是里面的《爱若花开》、《以梦为马》,还是《姜花深处》、《花开自在》,其主题都是关乎爱,关乎生命、时间,关乎人的理想以及存在本身的,放在集子最后的《古韵词风》更是作者关于古代韵文的尝试,从内容和形式都是向古典看齐的。在这里,请与笔者一起简要地赏析这首——《乡村 ,一首疼痛的诗》:

乡村,有太沉重的东西背负着

贫瘠的土地

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开垦

终载不动那尘世繁华的一池妖娆

老牛与破车还卧在残阳里

再赶不上火车飞机速度

只有在那里苟延残喘

 

落寞打在荒弃的耕田

如今还有谁?

爱这寸寸养育的土地

挥洒着血汗

沉重的锄头

细密的在大地上

写下诗行?

 

点缀这里的

不是多姿的美人蕉

不是雍容的牡丹

不是含情的芍药

更不是娇滴滴的玫瑰

随处可见的

是原野上一丛丛低贱的绿草

是草地上零星点缀的苦涩蒲公英

是那一片片随处可见的油菜花

 

当浮华的泡沫随着水流而下

一直漂流到这寂静村庄

人心开始蠢蠢欲动

奔向

光怪陆离的海市蜃楼

再没有谁,会流连禾苗青青

再没有谁,会凝眸风吹麦浪

浮躁,充进热气球

乘风

欲揽,青天明月

 

寻梦

撑一只长篙

向城市更深处摆渡

殊不知,水涨船高

永远

只能开辟一隅

却抵不到这城市的内脏

只好在边缘的边缘

与蒿芥同生

一半站着遗失灵魂

一半跪着巴望前赴后继

 

乡村

还有谁在村口守望?

蹒跚彳亍

直至身影远了

古井旁

是一只拐杖

和一个撅着屁股玩泥的孩子

乡村,是古老的田园梦,是留有人类初民记忆和理想的地方,也是社会进步不断侵蚀和破坏的地方。乡村,是一首疼痛着的诗,是一首淳朴哀婉的歌,也是一段守不住来路只看到去路的历史。乡村,是诗的国度,是艺术的殿堂,也是人类梦想生根发芽的地方。对于乡村,人们有太多不敢言说也无从言说的过往,这时,诗就成了最好的表达方式。

这首诗主要写了乡村因背负着太多历史的包袱而赶不上现代科技的步伐,大片大片的土地因为现代生产力的提高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逐渐荒芜;虽然昔日的庄稼地里现在开遍了各种灿烂而茂盛的各色野花,人们却再也无力关注;因为没有人再关注乡村,城市才是现代人竞相追逐的繁华梦。人们从四面八方的村子涌向城市,却无法真正走近,“他们只是在城市的边缘讨生活,与蒿芥同生/一半站着遗失灵魂/一半跪着巴望前赴后继” 最后,留在乡村的只剩下没有能力离开的老人和孩子。这是多么讽刺和悲哀的真实!

乡村,是当前社会的焦点和热点问题,也是现代社会转型期间所必然出现的问题。对此,社会的关注很多,人们也在不停地思考、发问或解答。诗经女子作为一个85后的年青作者,从生长人类食粮的土地切入,描写了一曲现在乡村的悲歌,内容细致丰满又详实可感,很好。虽然诗的炼字断句,章节的排列不够成熟,个别地方也存留借鉴的痕迹,总体的立意和落脚还是值得肯定的。

结语



    诗经女子,曾经称自己为荒原野马,那时她或许还没有读到艾略特的《荒原》,就已然那样自诩了。在《以梦为马》里她也专门也了一首名为《野马尘埃》的诗,她说:

这是误入城市森林的一匹野马

浑身带着草原的血性与不羁

给它以皮鞭与棘条的笞敕

或者干脆刺刀和枪口

绞尽脑汁  有什么能让这自由之生灵低下头颅?

嘲讽?打压?暴力?阴谋?

槽厩里的它是要仰天长啸了

不 即便倒在血泊中

躯体依偎着大地

灵魂也早已飞升天堂

哦 你这纵横天地的不死精灵

哦 你这踏破山河的荒原野马

   今天的她依然是荒原野马,只是以“梦”为马,她在描述自己的梦,也同时描绘着大家的梦。“梦”是她的主题和泉源。这是毕堃霖在文艺思想和文学创作日趋成熟的表现,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