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平凹与中村中学

  • 郁汀
楼主回复
  • 阅读:2863
  • 回复:6
  • 发表于:2015/1/5 19:28:13
  • 来自:陕西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山阳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2010年5月31日下午,天上正下着小雨,校园里清新凉爽,静谧祥和。我和校长贺发才正准备去市里参加校园文化建设座谈会的时候,一辆小轿车悄然停到学校大门旁,两个人一前一后从车上下来,指指点点,走进校园。

“你看——那是谁呢?”贺校长悄声问我。远远看去,那模样陌生却又熟悉,忽然,脑袋里灵光一闪——那不是著名作家贾平凹老师么!三十多年前,我还在商洛市文化馆聆听过他的文学讲座呢。怎么也没有想到,他居然会来到这个僻壤中的学校——悄悄地,在细雨蒙蒙中,没有张扬,没有喧闹。一时,我既激动又兴奋,心砰砰乱跳,慌里慌张地迎上去。

“贾老师好!”握手问候之后,我向贺校长介绍说,这就是著名作家贾平凹老师。贺校长也激动不已,紧紧握着他的手:“贾老师能够到我们学校,是我们莫大的荣誉啊!”闻讯而来的老师们惊喜的和他一一握手。

“我父亲在这里工作过,我顺道来看看。”平凹先生说他是从白合到安康,然后绕道漫川古镇,准备回西安,知道父亲过去工作过的学校已在不远,就从高坝下了福银高速,驱车来了中村。

平凹的父亲贾彦春先生是1956年学校创办时期的第一批教师。那时,学校还借住在土桥村的古庙三圣殿里,条件十分艰苦。他们克服重重困难,一边教学,一边修建校舍,为学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那时,贾彥春先生曾带着平凹的堂兄一起住校。平凹在《祭父》里还忆起父亲为堂兄暖炕的经历:“父亲就把尿床的堂兄叫去和他一块睡,一夜几次叫醒小便,但常常堂兄还是尿湿了床,害得父亲这头湿了睡那头,那头暖干了睡这头。我那时和娘住在老家,每年里去父亲那儿一次,我的伯父就用箩筐一头挑着我,一头挑着粮食翻山越岭走两天,我至今记得我在摇摇晃晃的箩筐里看夜空的星星,星星总是在移动,让我无法数清。”

我读过平凹的《祭父》,一片拳拳之心,情真意切,令人感动不已。他也曾有过“将来要当个教师”的梦想。我想,可能是他童年和父亲一起,在学校里耳濡目染,大受熏陶的缘故。

一个在细雨蒙蒙中,寻找父亲足迹的人,以另一种方式,表达着对父亲的怀念,这一种情怀立刻感染了每一位人。

我们陪同平凹漫步在干净整洁的校园,一起回味他童年的诸多经历。往日的土房瓦舍已经被一幢幢高楼取代,几个孩童在宽阔的院落里嬉戏——那些也是随父母一起住校的孩子,我注意到他盯着那些孩子,眼睛里流露出一股子喜悦。

他时而停下脚步,陷入沉思,时而抬头张望,充满惊奇,完全沉醉在零零碎碎的记忆里。即好像是询问求证,又好像是自言自语,说这里以前是教室、那里以前是伙房、那里原来有台阶……

我们站在老槐树下,这是建校时移栽在大门旁的两棵药槐,现在大门东开,就封闭了,老槐树作为学校发展的见证者被保留了下来。他思索了半天,疑惑的问道,这里应该是学校大门吧。看到身边老师点头,他满怀深情说小时候在学校,这槐树还小,他楸着树转圈圈挨过训斥,还说他娘带他去中村街道,回来的时候,要上一段陡坡,就背着他一路上来,累得呼哧呼哧的。

他童稚的记忆竟然如此深刻!

这里确实是老校门,而且校门外和山郭路之间有一段百余米的坡路。我指着还挂在老槐树上的钟,笑着说过去学校的指令就是由这口钟发出,贾老师一定对悠扬的钟声有很深的印象吧。

“嗯,有些印象。敲钟的校工好像就是跟前人,姓——”看见他挠头,我忙说,那个校工姓吴,几年前已经去世了。他的眼光中流露出一股子感伤,忽然沉默起来,望着黑黢黢的钟凝神遐思——那是他很多照片里熟悉的沉思状。

老槐树秘密的叶子在细雨涤刷之后,格外青翠,叶面铺满了一层愉悦的亮光。忽然,一阵微风吹过,树叶婆娑,把晶莹的水珠抖落到幼时玩伴的身上,平凹也索性站到树下,用手摩挲起潮湿黢黑粗壮的树杆。

咣——

我想,他的记忆里,一定有悠扬的钟声响起,而这钟声,也敲打着他童年的欢乐,敲开了他对童稚的回忆。

“咣——咣——”悠长的晨钟回荡群山敲破乡村的宁静,敲出了一天的开始,父亲为他掖掖被角,拿着水壶去伙房打水;

“咣咣咣”连续而急促的钟声,是集合的信号。他掇个小凳子,坐在父亲的办公室前,看老师和同学们聚集在院子里开会;

“咣——咣咣——”上课了。他看着父亲走进教室,然后在院子里玩耍,或者趴在教室的窗台上,等待着父亲;

“咣咣——咣咣——”是下课铃声,他像快乐的小鸟一样飞到父亲的身边,父亲会用刚拿过粉笔书本的大手摩挲着他的脑袋;放学的时候,他会摸着饥饿的小肚皮拉着父亲的手跑进伙房……

过去,老吴师傅的钟声是中村一绝呢,钟声一响,就连周围的群众都知道是啥时间该干啥了。现在学校都换音乐铃,这口钟只能是停电时应应急了。

平凹说,他小时候一直感觉吴师傅就像大将军一样,老师学生都要听他的指挥,挺神奇的。他还记得一次吃饭时烫伤了胳膊,留下了疤痕。说着,捋起衣袖把胳膊伸到我们面前,指着一条淡淡的疤痕说,这条伤疤有五十多年了。尽管当时父亲很自责,可娘还狠狠的责骂了他一回。

“烙印。”不知谁说了一声。平凹先生呵呵一笑,说,是啊,中村中学烙在我心里了,看到这道疤痕,就会想起我的父亲,就会想起我在中村中学度过的童年时光。

五十多年前,一个小男孩子趴在教室的窗台上,趴在伙房的灶台上转动着他那双机灵灵的小眼睛——2006年整理编写校志时,我曾搜集到平凹的一些童趣资料。据老校工吴师傅讲,那时平凹随父亲在伙上吃饭,每次的苞谷糊汤燃燃(粘留在锅底的一层)都专为他留着,在余火的烘煨下炕得黄亮焦脆,成为他美味可口的额外食物。

在毅德廊里,贺校长为他唱了学校的校歌。他一边听一边点头,然后问周围的山的名字,我们一一作答。他还记得离学校七八里地的孤山和附近的狮子山——“孤山叠翠”是山阳八景之一,当年应该是父亲牵着他的小手去那里游玩过。

我们陪同他参观校史展室,介绍了学校的发展历史和教学质量,平凹饶有兴味,很是认真。在一组老房子的照片前,他驻足良久,感慨的说,这些现在只能在照片里看到了。他感叹学校几十年来的发展,对“毅德”校园核心文化赞不绝口。他说,坚毅是学校发展的动力,树德体现一所学校的办学品位,看到父亲工作过的学校取得骄人的成绩,自己也感到自豪和骄傲。

画室里,美术老师早早准备了笔墨,铺好了宣纸,请他给学校留下墨宝。2006年举办五十年校庆时,贾彥春先生已经故去。我们曾有过邀请平凹的计划,哪怕是给学校提一个字,也是对师生们的一个鼓励,但是平凹先生忙于工作和写作,终于未敢打扰。现在,他来了学校,机会难得。面对大家的盛邀,他犹豫了一下,不再推辞。

“那就写一个吧。”他笑了一下,试了笔,题写内容上却犯了难。贺校长说,我们的校训是“坚毅奋进,立德树人”,校园核心文化是“毅德”文化,能不能从这方面题写,也有人建议他给师生写句励志的话语,他都说不妥。

看到他迟迟不能下笔,杨有山书记在一旁说,你父亲在学校工作过,你也在这里生活过一段时间,中央电视台有一个实话实说栏目,干脆实话实说,就写你童年来过学校。平凹笑了一下:“那就写个大实话吧。”稍一凝神,挥笔写下一句话:“童年随父住过的学校。”

“童年随父住过的学校。”多么朴实的一句话啊!朴实无华中,却流露出一片真情,包含着无限睿智。简单的一句话,既有对父亲的追念,对童年的回味,也有对中村中学这片土地的爱恋!

有人开玩笑说,您留下字,成了您在中村中学生活过的证据了,平凹爽爽地笑了,诙谐地说:“就是,想赖都赖不掉了。”

本来,我还想请他为我们浪花文学社的同学们做个讲座,可是不忍搅扰了他的安静,只有作罢。在学校大门口,平凹先生和我们一一留影之后,谢绝了挽留,拿了学校的校志和我们编写的学生作品集《浪花朵朵》,还有校本教材《传统德文化》和《崇毅尚德》,在雨色苍茫中踏上了去西安的征途……

闻讯来迟的老师们纷纷聚集到校长室里,一起分享这份天大的喜悦。

“哎呀,刚给贾老师沏的茶,他还没有顾上喝一口呢!”贺校长看见茶几上杯子里满满的茶水,很是遗憾。我笑着说,贾老师一定是为了在心里装满甜蜜的回忆,才怕这茶水挤占了空间吧。

 

  
  • 傲寒
  • 发表于:2015/1/7 23:01:59
  • 来自:陕西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不错,文章写得很好,很美的记叙文。
浮生若梦,只求一世繁华!
  
  • 小李藏刀
  • 发表于:2015/1/12 12:39:10
  • 来自:北京
  1. 板凳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好文啊。。。。。。。。。文笔不错啊。。
不讲究规矩,随自己爱好
  
  • guest1802414
  • 发表于:2015/1/14 21:09:43
  • 来自:内蒙古呼和浩特
  1. 4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点个赞
  
  • 后街老男孩
  • 发表于:2015/2/12 7:19:41
  • 来自:陕西
  1. 5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好文章!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