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大学日记(9.21)

  • 小徽
楼主回复
  • 阅读:6200
  • 回复:0
  • 发表于:2015/12/17 8:10:27
  • 来自:陕西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山阳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1987年9月21日 星期一  晴

为期10天的军训终于结束,今天我们开始上入学的第一节文化课。打开还带着墨香的课本,等待教授—我们的古代文学老师。出乎意料,那位自我介绍名叫高涛的教授,声称他从来不吃别人嚼过的馍,课本只能作为自学的读本,他将按自己的认知体系来授课,希望大家认真听讲,做好笔记,通过反思迸发自己的真知灼见。

他说:大学就是大学,再不会像中学阶段围着高考指挥棒转,把学生变成考试的机器……不过就目前来说,在中国只有通过高考来选拔人才,才算最公正的,最起码它打开了贫民子弟享受高等教育的大门。大学是开放的校园,师傅引进门,修行靠个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浓郁的学术氛围才是大学应有的气象……

高教授认为:中国的文学史,从远古的夯歌,发展至今,一般划分为两大阶段,“五四”新文化运动掀起的白话文运动就是分水岭。当然根据不同时代,文化发展的特色,又可划分的更加细致。如先秦诸子百家散文、汉赋、骈体、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每个时代的文学,都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集中反映。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文学高标或文坛领军人物……

他特别强调:学习文学史,首先要登高望远,整体了解,全面把握文学发展的来龙去脉,不可割裂历史,断章取义;其次要抓住主要成就和影响人物,深入解析,不可只通不精,舍本逐末,抓了芝麻丢了西瓜;第三要联系实际,用心体会,古为今用,剔除糟粕,汲取精华,以图传承并发扬光大,这也是我们今天要了解、学习、研究的目的。第四要博览群书,精读原著,反复咀嚼,可参考别人的评鉴,但不可拘泥于古人的见解,要成一家之言……

高教授第一节课,先从方法论上高屋建瓴的指导我们学习的要诀,无疑给了我们点石成金的指头。他虽然教授的是古代文学,可他纵横捭阖、旁征博引、深入浅出、谈吐自如地讲解,可知他对古今中外文学的发展史了然于胸。他的讲义如一股清新的春风拂过我们的胸膛,他用渊博的学识征服了我们,使我从心底产生一种深深的敬畏。

下午给我们授课的是我们的思品课教授郭玉衡,他也是我们的辅导员。报名第一天我就认识了他,郭老师一开口,我就判定他是地道的陕北人,浓重的鼻音让他的普通话有些打折扣。他正值中年,说话办事干练潇洒而且老成持重。真佩服他能把枯燥的理论说教,讲的生动活泼。既有理论高度,又能结合实际。他讲课善于用事实说话,用正反例证育人。

他说的:“大学生应该也必须爱上两个地方,一个是操场,一个是阅览室。……”

他说:一个人的人生价值,体现在别人需要你,依靠你。人之发肤,来自父母,父母需要你关怀照顾,你做到了你就有价值;你当老师,你的学生成才成功这就是你的价值体现;你做了官,能体恤民情,造福一方,促进了一方经济发展,民生改善这就是你的价值;你做科研,你的创造发明能造福人类或者填补了我国某一领域的空白,你就有了价值;你办企业开公司,你发财致富了,又能安置更多人就业并跟着你富裕,还能依法经营,为国纳税,你就有了价值……

郭教授的教诲为我应该树立怎样的人生观、世界观指明了方向。如果说中学阶段,我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为跳农门,为自己个人的前途和命运奋斗,那么今天听了郭教授的谆谆教诲,完成了我思想境界的升华,第一次让我站在一个新的高度,重新审视自己。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