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原创]过风楼

  • 藏地鹰隼
楼主回复
  • 阅读:7421
  • 回复:24
  • 发表于:2013/4/11 19:36:55
  • 来自:西藏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山阳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过风楼

            

  读过好友写的“高坝印象”系列文章后,一股强烈的欲望让我有了想写家乡过风楼的冲动。
     过风楼距离山阳县城十五公里,翻个鹃岭,走过十里铺就到了山阳县城。过风楼原本是个乡,属于原高坝区管辖。历史上的过风楼辖:鹃岭,过风楼街,北河,石头梁,石桥,寺沟口,南家垤,凉水井,东西沟共9个村。  九十年代山阳撤区并镇中与高坝店乡,黄土凸乡并入成立了高坝店镇,从乡降为一个村。现在所称的过风楼严格来说是指:过风楼街道村。 

 据说,过风楼最早叫“过凤楼”,传说中的凤凰在这里停留过。后来念转音了,就叫过风楼了。由于身处鹃岭脚下的缘故,过风楼的冬天似乎就要比东边的高坝店,西边的十里冷个一两度,当然夏天也会凉爽许多。特别是麦收的时候尤为明显,割麦总会比其他地方迟几天。
   过风楼曾在清朝时候有过铁矿冶炼的记录。前几年,一帮外地人在东沟西沟的崇山峻岭中,钻洞寻矿,寻找出的金矿,由于品位太低没有多少开采价值就放弃了。最近又听说找出金矿了,并已经在开发了。
   以前,在过风楼上坪附近山坡上种植了很多桐树,这个桐树不是梧桐树,而是产桐油的油桐树。听老一辈人说,过风楼的桐油当年可是炙手可热的畅销品哩。现在仅剩下的几棵孤零零油桐树,再过几年不知道还有几个人能认识它?
    过风楼街道和鹃岭相接壤的坡上,还挖掘出过古墓,来了考古专家说是春秋时候的,《商洛报》上还专门刊发过文章。    有一阵子来了一伙子外地人,专门收购山坡上的一些石头疙瘩,后来,这群外地人被抓了,我们才知道这坡上还有“恐龙蛋”化石呢。哦,原来白垩纪时代恐龙还在这生活过。恐龙蛋我是没见过,倒是见过坡上盗挖化石后留下的坑坑洼洼。

鹃岭是山阳的名山,东鹃岭是过风楼的,西鹃岭就是十里铺的了。过风楼的人习惯把鹃岭称为“罐罐窑”,原因很简单啊,这个地方盛产陶瓷土,适合烧窑。八十年代时,这里还悬挂着“山阳陶瓷厂”的白牌牌,据说到现在还有享受国家特殊津贴的烧窑能人呢。

我记事起,陶瓷厂已经倒闭了,到是还有几个人利用废弃的厂房和窑炉,烧些小瓦啊,花盆啊,菜罐罐啊,尿罐子啊来维持生计。再后来,随着塑料制品的大量普及,陶瓷厂的牌子都叫人劈柴烧了。有眼光的人就利用这陶瓷土,办起了机砖厂,先是一家慢慢的变成现在四五家。
    石头梁现在在山阳家喻户晓,发展很快,要不是地理条件限制,我估计村干部肯定都有再造华西村的宏伟壮志。

石头梁的龙嘴子与过风楼街道接壤,也不知道那个眼窝瞎了,把龙嘴子叫双河,准确的说它应该是三河汇集的地方。

也不知道哪个阴阳先生给看的,说是从东沟口顺着桑树凹到龙嘴子这条山脉下来就是一条龙,而双河正处在龙嘴的位置,是个风水宝地。于是,顺东沟流下来的这条河叫龙头沟河,北岩底的人隔河修了一座龙王庙。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修建银川到武汉的高速公路时,龙王庙迁移到了现在的龙头沟河坝边边。
   一个碎女子就在过风楼街道超市打工,腾讯QQ上认识了一个娃子,两人相约在双河桥上见面。这女子不好意思问别人,楞是绕着过风楼街道周围转圈圈,找不到双河桥。后来忍不住了,问了跟前人,才知道这双河就是龙嘴子。


     龙嘴子以前是过风楼乡政府所在地,就在公路边上,乡政府撤了,房也没人管啦,院墙垮了,房也塌了!
   北河,又叫“赵家河”。这个地方是山区,以前盛产木炭,一到冬天,从北河一背篓一背篓的木炭放到过风楼的集市上销售。这炭分银炭黑炭,都是山上的杂木烧出来的,银炭耐烧,黑炭易燃,所以价格还分高低。现代版的卖炭翁要幸运多,没有那么多苛捐杂税交,但是还要防着林业站的人,毕竟烧炭需要砍伐很多树木对环境破坏大。
     北河还盛产天麻。前几年,在某中央级报刊上看过一篇文章,把山阳称为:中国天麻之乡。我想不管这个称呼是官方正式的还是民间临时的,过风楼的北河那几年确实是家家户户种天麻,实实在在赚了钱。
    石桥,我们都习惯称它,石桥子,这个地方有两个山,长得非常想,好像还是山阳八景中的一景,这山我们都叫双锁山。也不知道啥时候起那个骚情的人又给起了一个名字叫双乳山,说是两个山形似乳房。我估计起名这人,可能是坐飞机俯视过锁山,看的角度不同吧?

曾经无数次爬过双锁山,当然只爬了靠西边的有娘娘爷庙的那座,半山腰的山洞也钻了一回,据说是直通到长沟,也不知道是真的还是哄人的,反正钻了几十米后,人就缺氧,钻不动了。每年农历的3月18双锁山热闹很,从各村赶来的人,为了祈求多子多福,头天黑来十二点就上山拜娘娘爷了。
     在山阳几乎各个村子都有烧粮食酒的,不管是沟里的还是川道的,一到冬月空气就能闻到粮食酒的味道,当然这酒也有好坏之分,经常喝酒的人,一喝就知道是好酒哈酒。在过风楼到谁人家里做客,要是遇到谁家用差的包谷酒待客,就会有人糟蹋道:你这啥怂酒蒙?这不会是东西沟,赵家河,用掺了红眼毛豆豆、洋芋渣,红薯渣的的假假包谷酒吧?

好的包谷酒出在石桥,这可能源于石桥村的人在继承发扬传统包谷酒的工艺上,添加了高粱,小麦的源故。这比五粮液少两样粮食的酒自然比其他粮食酒畅销的多。
      石桥下去一边是寺沟口一边是南家垤,寺沟口依托着公路两边盖起了楼房,形成了一个小型的商业地段。

南家垤很多人把垤(die)念至(至),这个生僻字直接影响着南家垤上头一个叫申家垤的镇,以至于申家垤索性改名:双坪。过去的南家垤一遇到下雨天,人就被河水给挡住过不来,回不去了。连个像样的桥都没有,后来,在寺沟口和南家垤之间给修了一个很大的桥,据说,这建桥资金还是小日本捐助的,这桥质量还不错,都用了十几年了,一点麻达都没有。
     凉水井,一直没研究过这个名字的渊源。难道别的地方井里的水是热的?只有这个地方井水是凉的?开个玩笑!或许这里的水比其他地方的都要甘甜清冽吧。凉水井有个过风楼的文物古迹,程豫墓。这个墓就在现在的凉水井小学院子里,程老爷是个外地人,是个五品官,相当于现在的厅级干部,在高坝一带做了很多善事好事。

东沟是过风楼去长沟的必经之路。七十年代修建的山阳最大水库就坐落在西沟。过去东西沟交通不便,群众生活很苦,现在移民搬迁到了川道,东西沟也改名叫东岔西岔,被合并到了石头梁村。

曾经,这过风楼也算是高坝的政治,经济中心。在七十年代的时候,原来的高坝区委就设在过风楼的老街。九十年代以前,这个地方还是很热闹的,有国家机关:高坝区委,过风楼乡政府;有中直单位:供销社,邮电局,人民银行的储蓄所;有教育机构:过风楼中学,过风楼中心小学;有医疗机构:过风楼卫生院,过风楼兽医站;还有信用合作社、道班、林业派出所,鞋厂等单位,确实热闹了几年。后来陆续该撤的撤,该搬的搬,倒是区委搬走了住进了天竺山林场,邮电所搬了又来了: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家通讯机构的营业厅;人行的储蓄所撤了,信用合作社盖了五层楼办公。卫生院没有了大大小小的药店增加了四五家。供销社倒闭了,过风楼街道的一家商店还挂着:“过风楼供销社第一门市部”的牌子。
     以前经过过风楼的县道郭山公路是过老街走的,所以街道就在现在的老街。前几年,还能从一些老房子的正门上方看到写有:缝纫铺、代销店、饮食店,机房等字样的正楷字的广告牌子。现在新屋一盖牌子早叫人扔进锅洞里烧了。  

过风楼逢农历一,三,五,七,九单日就要赶集,从各地来的东西都沿着公路两边摆着。有直接铺张塑料纸的,有放在篮子里的,有拉架子车的,有开蹦蹦车的,当然最多的还是把细竹竿串在一起,放在凳子上摆摊子的。街道平时人不多,一到腊月公路两边全是卖东西的,一直能从过风楼街道摆摊子到龙嘴子底下,叫卖声此起彼伏,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热闹非凡。

一些外地来的人,也会跟着凑热闹,开着车不是买药就是推销三无产品。前段时间,我就看到几个河南人搭个台子,几个婆娘在劣质音响放出的歌曲伴奏下,糟蹋起了世界流行的骑马舞《江南style》。台下站了很多人,等你欣赏以后就开始推荐他们的产品,叫啥保健裤衩。据说,可以治疗肾虚肾亏、阳痿早泄,死精无精之类的男性疾病。现在人也有钱了,也不在乎那几十块钱,也不知道有病没病都在疯抢着买。裤衩销售商还挺人性,另外加送两袋洗衣粉,让你洗裤衩。等等,裤衩买的差不多了,马上高科技产品又出来,这次亮相的可是具有手电剃须二合一功能的剃须刀。人上上去又是一阵疯抢,看着架势,我估计再过几年生产剃须刀的飞利浦公司,肯定叫中国人的发明给挤倒闭。等挣的差不多了,人家开着车跑了,在车上数着票子肯定还会骂一句:瓜怂。  
       这几年,人的日子过好了,过风楼人懒性也出来了,一个小小的地方到处都是麻将室。妇女、男人、老的、少的,凑在麻将室打麻将、挖三带、押宝。
     两个人熟人见面了,甲已二人的对话如下:
     “昨晚押宝没?”“嗯,押了。”“赢没?”“赢了一点我就走了。”“嘿呀!乃你招上了。”
    再看甲乙双方的对话:
      "也黑,押宝赢了吧?”“赢?赢怂了,怂婆娘在边上,我要押通,她喊我押乾,输多了。”“你歇几天再去押,说不定就赢了?”“不行,今儿黑就要去把本儿给翻回来。”
   经常能遇到这样的人。而且还有些扎势哩,口袋里没多少钱,吃的好,穿的也很板晔,抽烟还很讲档次。动不动出手就是,芙蓉王、苏烟、中华之类高档香烟。给人发烟,别人一看就说:嘿呀!真扎势哩,抽的还是“电线杆子”(中华烟)?这人嘿嘿一笑说:你别瓤我了!这烂电杆抽起来还不如两块五的延安烟纯。
    临村依托着移民搬迁大搞建设的优势。一心想把过风楼的街道给挪到龙嘴子去,过风楼人坐不住了,终于在去年趁着陕南移民搬迁的优惠政策,征地盖移民小区,规划新的过风楼街道。
   过风楼虽然隶属高坝镇,但极少有人自称为,高坝人。有些场合,别人介绍过风楼人,这谁谁是高坝的,过风楼人肯定不高兴,一定会纠正一遍说,我是过风楼人。
   不知道优越感从那达来,或许过风楼人一直认为:我们过风楼还没有“高坝店烂猪圈”的不雅称谓吧。
   中央领导人提出了“中国梦”,其实过风楼人也有梦想,我想乃也是全中国老百姓的共同梦想,那就是吃好!喝好!耍好!

 

关注同城热点 获取最新资讯 点击查看更多本地热点话题
  
  • 思乡国庆
  • 发表于:2013/4/11 22:47:01
  • 来自:河南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你那个“电线杆子”、裤衩加洗衣粉及酒的介绍逗笑了我,哈哈哈哈!而关于“灌灌窑”的兴衰叙述让人笑后觉得沉重。
活色生香的介绍,看似散漫,但好全面!东家长西家短的唠,夹叙夹议,娓娓道来,让人欲罢不能。
能看出字里行间透出拳拳爱乡之心,再咋,他都是生咱养咱的土地呀!

顶!!
  
  • 幼稚木
  • 发表于:2013/4/11 23:50:37
  • 来自:陕西
  1. 板凳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陌生人路过过风楼,还真以为是条川道,其实那酷似一群猪崽撅着屁股扒在陡然高耸的山畔哺乳的道道丘陵里隐藏着好几处世外桃园,如五家沟、寺沟,走进去豁然开朗,总给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使人留恋忘返。

    这里的川道从鹃岭到高坝基本上是端直的,东南风、西北风在过风楼畅通无阻。龙嘴子又在风头上,夏天还凉爽,冬天的西北风刮在脸上好似刀割。称之过风楼,名符其实。


    特产——粉皮,泡软后配上几片烫熟的青菜,再浇上油泼辣子调和水水佐酒,入口清凉爽滑,堪称美味佳肴,是东乡人不可或缺的年菜。



    有天去该地街道村公干,同行第一次来社区活动中心却猜出支书姓孙,我问:“你咋知道?”他指着舞台后的旗杆说:“孙悟空大闹天宫和二郎神斗法,变出的那座庙后就有尾巴幻化的旗杆,故此推测而出。”
  
  • 子舒散人
  • 发表于:2013/4/12 9:10:17
  • 来自:陕西
  1. 3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过风楼可谓人杰地灵。
  
  • 藏地鹰隼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3/4/12 9:43:49
  • 来自:西藏昌都
  1. 4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楼(幼稚木)的帖子

这幅图片好像是石桥的五家沟吧?很多年前去过五家沟同学家。看来楼主对过风楼很熟悉啊,有机会建议楼主去西沟水库上边的人家走走看看。
  • 藏地鹰隼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3/4/12 9:53:57
  • 来自:西藏昌都
  1. 5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楼(幼稚木)的帖子
你所说的粉皮其实我也曾想写过,现在做粉皮的人越来越少了,上年纪的人身体不允许,年轻人又不愿意学。建议楼主在樱桃熟时去五家沟玩,每当樱桃成熟时,过风楼集市上卖樱桃的有几个就是五家沟的。
  • 藏地鹰隼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3/4/12 9:58:49
  • 来自:西藏昌都
  1. 6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楼(子舒散人)的帖子

感谢散人的留言,经常拜读散人的文章,跟您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只要是热爱家乡,我们都会说自己的家乡人杰地灵的。
  • 藏地鹰隼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3/4/12 10:04:14
  • 来自:西藏昌都
  1. 7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楼(思乡国庆)的帖子

      我十六岁走出过风楼, 每次都要回过风楼,总能被一些形形色色的事和一些形形色色的人所生感触。生于斯长于斯!前不久和一个朋友聊天时,我还在说,等以后有机会了一定好好努力写写农村,写写村里那些有意思让人看似平淡,细想又能使人感触的故事来。一篇很粗俗的文章,还未来得及仔细修改,写的很肤浅,又难登大雅之堂。惭愧了!
  • 声东击西
  • 发表于:2013/4/12 11:58:20
  • 来自:黑龙江
  1. 8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过风楼距离山阳县城十五公里
  • 丰阳钢柱
  • 发表于:2013/4/12 13:43:17
  • 来自:陕西
  1. 9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顶起
  • 藏地鹰隼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3/4/12 14:40:12
  • 来自:西藏
  1. 10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回复  8楼(声东击西)的帖子

准确的是:距山阳县城以东15公里。
  • 藏地鹰隼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3/4/12 21:12:51
  • 来自:西藏
  1. 11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 声东击西
  • 发表于:2013/4/13 11:29:31
  • 来自:黑龙江
  1. 12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总能被一些形形色色的事和
  • 声东击西
  • 发表于:2013/4/13 11:30:19
  • 来自:黑龙江
  1. 13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泡软后配上几片烫熟的青菜
  • 藏地鹰隼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3/4/13 11:58:15
  • 来自:西藏
  1. 14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3楼(声东击西)的帖子

刚制作出来的才好吃!
  • 管上
  • 发表于:2013/4/14 9:25:06
  • 来自:陕西
  1. 15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不错
生时何必久睡,死后自会长眠
  • 藏地鹰隼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3/4/14 12:16:01
  • 来自:西藏日喀则
  1. 16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5楼(管上)的帖子

 谢谢管老师的讲评,以前还老以为你是龙嘴子人呢。呵呵
  • 藏地鹰隼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3/4/14 12:18:15
  • 来自:西藏日喀则
  1. 17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楼(幼稚木)的帖子

 呵呵,再去过风楼街道公干时,到我家去坐坐,你给孙支书说,姓张,在西藏。他就知道了,我家没有包谷酒,没做粉皮子,倒是从西藏带回去的酒可以让你尝尝。
  • 仰孝顺的乡村
  • 发表于:2013/4/14 15:55:56
  • 来自:陕西
  1. 18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我在过风楼买过花盆。
太平山下万福人,万福人家享太平
  • 祈梦轩主人
  • 发表于:2013/4/14 19:41:37
  • 来自:陕西
  1. 19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引用:原文由 子舒散人 发表于 2013-4-12 9:10:17 :
过风楼可谓人杰地灵。
  • 藏地鹰隼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3/4/14 21:40:59
  • 来自:西藏日喀则
  1. 20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9楼(祈梦轩主人)的帖子

 你和我一个吴姓同学应该是同事哦!呵呵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