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原创]纪念冯有源先生

  • 诗经女子
楼主回复
  • 阅读:4314
  • 回复:25
  • 发表于:2013/8/4 18:49:46
  • 来自:陕西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山阳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纪念冯有源先生


解放前1945年,冯有源教授出生在冯家湾一个普通农家,是地地道道、土生土长的山阳人。在那个动荡的年代,读书识字的本就不多,斗大的字不识一箩筐的人比比皆是。先生出身贫寒,酷爱读书,一心求学,苦肯定没少吃。有道是“学而优则仕”,先生满腹经纶,虽没有步入政界,却凭着自己的才华和过硬的笔杆子,成为当时山阳最早一批“跃出农门”,走向城市的极少知识分子中的一个。

然而这个“农门”跃的也颇多波折。高中毕业后,先生回到家乡,在距离门边不远的马滩中学任教,从此便也与教育结下了终身的缘分。先生写得一手好字,又能书锦绣文章,是十里八村大家公认的“秀才”。此后,还被聘请到山阳县剧团当了几年编剧。高考制度恢复以后,他成了第一批工农兵大学生。由于学业优秀,加之勤奋积极,乐于助人,他还被大家推选做班里的学委。

那是一个意气风发,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年代,先生与贾平凹、何谷等人成了同班同学,大家在志趣上十分相投,生活上互相帮助,文学上互相切蹉;那是一个有着火热情怀和文学情结的年代,文学让一群热血青年跃跃欲试。作家梦在这个只有几十人的小班级里悄悄萌芽,渐渐成长,直到长成树,开出花,结成果实。梦想成为作家的发愿让他们在文学之路上不断探索,不断进步。这也在间接上促使和引动着西北大学作家群现象的产生。在这个群体里,诗歌方面有牛汉、雷抒雁、渭水、刁永泉、薛保勤、月人、朱文杰、商子秦等小说方面有迟子建、王刚、孙皓晖、鬼子、钟晶晶、熊正良、陶少鸿、李康美、冯积岐、吴克敬、杨少衡、方英文、马玉琛、王宏甲、肖黛、董生龙 等;散文方面有杨闻宇、白阿莹、穆涛、李傻傻、和谷、赵发元、李 廷华、肖重声、骞国政、张书省、张虹、庞烬、张艳茜、王军、沈宁(美)、陈瑞琳(美)等;新闻和报告文学方面有马利、万武义、肖 复华、齐宇强、李勇、李颖科、白重暄等编剧及导演方面的郑定宇、延艺云、黄建新、张子良、庞一川、王吉呈、潘飞、王三毛、周友朝、 张晓春等;文艺理论和文艺批评方面的何西来、王富仁、罗 钢、薛天纬、牛宏宝、李国平、吴予敏、张永清、刘锋杰、何锡章、刘志荣、孙晶等,他们都出自西北大学,甚至于这片土壤竟也孕育了世界文坛大家——贾平凹。

先生大学毕业后,直接留在西北大学担任助教工作。那时也到了成家立业的时候,可妻儿一直在乡下老家,亲人之间难得能团聚。长安米贵,居之不易。助教的工资极低,也只能勉强维持先生在城中的生计,家里的困难他是看在眼中,却也只能鞭长莫及。为了改变这种窘迫的境地,随后又到山西夏县中国人民警察部队学校从军。然而,他乡虽好,却无故人。四年后,先生又选择回到母校,一直从事中文基础写作的教学。大学里,有相对宽松的条件让他在从事教学之余,勤奋读书和写作。早在上大学期间,先生就与贾平凹合作,在1980年第一期《芳草》杂志上发表了他们的第一篇小说——《癌症》。小说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县委书记的秘书老王因为得了癌症,在临死前写了一份检举材料交到了当公社书记儿子的手上。检举材料开头是这样写的:“我患了癌症,快要死了,我什么也不怕了,我想将县委书记的画皮揭开,让大家看看,看他到底是焦裕禄式的好干部,还是一个肮脏的政治骗子……”王秘书的儿子看完那份材料,心里咚咚地跳,竟然跪在父亲的灵前,以头撞地,痛哭流涕:“爸呀,饶了我吧,这材料不能寄,等我得了癌症再寄啊!”小说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同时也引导我们去反思当下:到底是王秘书一人患上了癌症,还是我们这个社会的人在意识形态上患了癌症?

接下来的四五年内,是先生文学创作高峰期。先后创作了《罗丹的两尊雕像》、《影子》、《虹》、《亲奶奶》等三十多个中短篇小说,分别发表在《鸭绿江》、《小说月刊》、《长安》、《茅草》等杂志报刊上,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不小的关注。

正在这个时候,山阳本土的几个青年文学爱好者也在积极摸索文学的创作发展之路。冯教授家在山阳农村,每逢寒署假必定回来。这些青年们对先生的名望早有耳闻,便时时给他写信交流和探讨文学。先生故土情深,每每寒暑假,总会回到老家冯家湾宴宾待客。于是,本土作家程玉宇、周知、王善盈、李复奇、王荣金等一批人,先后都成了冯家湾那个农家院落的座上常客。与此同时,冯教授还在县文化馆给他们讲文学写作课,还不惜邀请西安的文朋诗友前来讲学。山阳作协主席程玉宇曾在《山阳文学发展概述》中有过这样的描述:“月光下,竹影里、水井旁,冯教授与一帮山阳文学爱好者侃侃而谈、相见甚欢。大家谈得最多的是俄罗斯文学,是契诃夫、布宁、肖偌霍夫、艾特玛托夫等人的小说。是冯教授给我们打开了一个外国文学的窗口,他给我们讲述新时期中国文学的发展趋势,给我们讲解如何开始搞创作,如何观察生活、思考生活。他讲得最多的是关于文学创作三重境界的境界。即一,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诗强说愁。二,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三,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冯教授与我们这帮文学青年亦师亦友,在一起谈诗论文,也常在一起高升五魁,猜拳行令,不亦说乎……“这样的文字,将一个豪爽、儒雅、常情的先生跃然纸上。 

就是在那些细雨敲窗,雪落塬上,饮酒谈诗的日日夜夜,山阳最早一批文学青年从与冯教授的探讨与学习中感受到别样文学氛围的熏陶。或多或少地促成了山阳一群本土作家的诞生,更为山阳文学在举世瞩目的商洛文坛占领了一席之地。

每每回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山阳作协主席程玉宇总是感慨万千:那时候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我心中苦闷极了,白天在地里抡锄挑粪记工分,晚上在煤油灯下如饥似渴地读小说,一本一本地读,一本一本地看。一种激情,一种写作和抒发的欲望像涌动的火焰充满血管。每看到一本好书,也总要在心里琢磨着怎样构思,怎样立意,怎样谋划全篇。那些最黯淡的日子,是文学支撑着人忘记苦难,忘记痛苦。那时候乡下哪有什么书?冯教授每次从西安回来,都要带回来满满一大箱子书,方便给爱书的人看。冯教授是我文学启蒙的第一位恩师。记得那年冬天,我才看完一本书,一大早就捂着棉袄推着那台破自行车到冯老师去还书,捎带着借本新的来看。才下过积雪的路面很滑,自行车溜冰一样在公路上摇头摆尾地行驶,危险的很。不小心一滑,连人带车翻到河沟里,半晌都缓不过气来。我勉强推着车一瘸一拐地来到冯教授家中,先生见他如此狼狈,心中十分感动,忙唤了师母给我拿了干的窝窝鞋,又把疙瘩火加旺,炉旁边温了一壶柿子酒。待酒热了,师母早已备了干果和几样小菜,就那样吃着,聊着,喝着,薰薰欲醉便就在老师家寄宿一晚……

冯家湾,一个山清水秀的陕南村落,因先生的缘由,竟一时成了商洛文艺界群英荟萃的地方。贾平凹先生写《商州初录》时期,就曾在冯家湾住了半月有余,先生便陪着自己的老同学兼好友白天四处游历山阳的山山水水,耐心为之讲解关乎丰阳塔、月亮洞、漫川古镇、宽坪安门等地的风俗人情……晚上呢,则要约三五人猜拳酒令,小酌热闹一番。或许是因为这段日子的惬意畅快,贾先生在写《山阳人》的那篇文章里,笔调十分轻快,随手拈来:“常言道:山川流水,精光灵气,造就人物。山阳的人大多是有清奇之相,男人筋骨坚硬,但体高行瘦,语言缓慢而善辩,五官紧凑却精神,这算不得是美男人的产地,但若以古戏中形象议论,是标准的不用化妆的白面书生。女人,却是个个绝色,个头高挑,腰身细软,皮肤白嫩,在唐人的壁画里,是没有她们的容貌的,但在楚文化史料中,那出土的汉画像石里,却尽是她们的影子。以至今日,若在商州七县任何地方,如问起哪里佳人,答曰:山阳。若在任何地方见一美好女子,品评便是:呀,长得真像山阳人,美得像画儿上的!……”

每每看到第一段开头关于山阳男子的描述,我总怀疑贾先生分明是以先生为蓝本画的画像么?你看先生年轻时候俊朗倜傥的面貌,便知道他是足能够代表山阳男子的典型了。

第一次见先生,是在2012年4月末,山阳创办《天竺山》杂志的首发式上。当时我因文学方面那点才华,十分幸运地被破格从乡下借调到文联工作,成了一名杂志编辑。《天竺山》杂志是山阳本土第一本官方主办的文化旅游综合性杂志,深受本县各领导重视和外界的关注,首发式自然是件大事。为此,杂志印出来后,我们做了大量的筹备工作。文联主席亲自出动去邀请省市文化名人前来助阵。文人清高,自古有之,文人难请,自古常见。但听领导回来说,冯教授德高望重,却是无半点架子的。那时候他大病未愈,才做了食道癌透析手术,随后一直又要接受化疗,头发脱得十分厉害,人也干瘦成了皮包骨头。听说家乡办了杂志,他非常高兴,带病连夜赶出一篇关于家乡的回忆性文章,还多方协调,帮忙邀请自己的文学朋友来为家乡的文化事业助阵。

首发式上,先生被妻子小心呵护着前来参加会议。当时,先生刚一下车,就被一批本土作家们围住了。透过人群,我看到一个十分消瘦、鹤发童颜的老人,微笑着与众人打着招呼和寒暄,十分儒雅谦逊的样子。后来作协主席把我叫过去,并向先生介绍我是山阳文坛的后起之秀云云。先生不住地点头,面带微笑,还主动伸出手与我握手,鼓励说:“好好学,好好写,山阳文学还要靠你们发扬光大!”那样亲切,那样自然,那样发自肺腑。仿佛他不是一个学识渊博的师者,而是一位友人,一位父亲,让人记忆犹新。

2012年夏天,紫薇花开满小城的时候,先生照例从西安回到冯家湾病休消暑。我与作家程玉宇、周知等一行前去看望他。事出仓促,并未提前告知,去时候先生与夫人才刚刚端起饭碗准备吃早饭,见我们冒昧来访,夫妇俩忙丢下碗筷屋里屋外地招呼,一会搬凳子倒水,一会洗水果切西瓜,还专门吩咐侄子骑摩托车到城里买菜,让我们甚觉不安,就强留住他在院子里陪我们聊天。聊天时候,先生竟也不闲着,用夹子一颗颗剥出核桃仁,放在盘子里端到我们面前请我们品尝。

先生和家人都早已在西安定居,几个孩子也都学业有成,有了各自的工作和家庭。2011年,先生和几个孩子商量把家里的老房子推掉,在原屋基上盖了三层楼房,还砌了围墙和花园。如今,三层楼都装修一新,每个房间都经过精巧的设计,书房、卧室、也都取了雅致的名号。兼有贾平凹、方英文、钟明善等人的字画镶嵌点缀,书香气息扑面而来。小院里种满了蔬菜和花木,茄子几行,西红柿几垛,又有绿油油的大葱、韭菜、油麦菜、小青菜见缝插针。都是才浇过水,小叶子上还沾着闪闪的水珠,欣欣然一派生气。左侧的门楼旁植了一片紫竹,紫竹根根粗壮,直插云霄,为我们投下一片阴凉。我们就是在这片阴凉下喝茶,就着水果,谈天侃聊。紧挨着紫竹林,是两棵大碗粗的甘露,甘露巨大的叶子水灵灵,碧绿绿的,十分喜人。几株月桂此时正开着花,散着悠悠淡淡的香气。紫薇花最是泼辣,撑起一片粉红的云朵。白的、紫的茉莉,细碎的满天星、沿着墙角攀援的青藤,和结着密密麻麻串儿的葡萄,把整个院子装点的像花园一样美丽。才一抬眼,就能看到远处的云岫自在于山峦,更有雀鸟时鸣,好一派田园牧歌。再一看身边举手投足之间尽显儒雅之气的先生,还有他的夫人,也是温文尔雅,白净的脸上没有一颗老人斑,弯眉下,是宽宽双眼皮的折子,依稀能看到旧时的风华。两人相濡以沫四十余载,还是那样恩爱,彼此说话轻声细语,口吻中带着商量与尊重,多少有点举案齐眉的意味,让人羡慕不已。

当日在先生家,我与师母在厨房忙碌,饭点时候,竟也做了十多个菜,把餐桌挤得满满,乍一看,也是色香味俱全。席间,冯老师从屋里拿出陈年佳酿请我们品尝,刚打开瓶盖儿,一股清香扑面而来,足见是藏了不少年份的。先生身体并未恢复,沾不得白酒,就用红酒代替,倒是师母大大方方地饮了两盅。几杯美酒下肚,便就都回忆起往昔,说起先生虽是文人雅士,喝酒令拳也是真性情汉子,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干脆利落。由此,大家又都关心起了先生的病情来,他却是十分乐观:“人生一世,草木一生,看淡生死,从容而来,从容而去便是。”竟是如此豁达率性。

2013年7月30日那天,正是我26岁生日,原本想好几个老同学在一起聚聚,好好谝谝。朋友都通知了,聚会的地儿也订了。却在方英文老师的微信里得知先生因病在西安逝世。那一刻,所有想娱乐的念头瞬间就被打消了,心头拢起了一片阴霾。当日下午,我与山阳的几个老师赶去西安,预想送先生一程。

在先生的灵堂前,听他孩子说起自己父亲生前交代的三件事情:“第一,葬礼一切从简,最好密保不宣,只小范围让亲友们送丧,尽量不给学校方面添麻烦。第二,家中有账簿,都是这些年的人情细明,没还完的后辈一定要坚持还完,并努力将这情谊世代延续下去。第三,生前所有图书都带回老家,开办一个“田园书屋”,供所有爱读书的人阅览……”听到此处,不禁潸然泪下,先生为人师表,一生两袖清风,弥留之际想的都还是别人,真不亏为师者典范……

陕西省作协副主席方英文老师是先生2013年7月31日清晨,先生的告别仪式在殡仪馆内悄然地举行,很多人闻讯不及,没能及时赶到。得知消息的人,却是有千里相送之心。静穆的殡仪馆内,众人恭敬地与先生道别。西北大学资深的老教授们,没一个拉下的,他们或白发苍苍,或颤步巍巍。有德高望重的刘伟平教授,也有先生的同窗好友贾平凹、和谷等人。忆及先生生前之事,在场无不流泪默哀。的得意门生,师生间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方在《机缘》一文中,提到自己毕业分配时候,原本是要分到报社的,结果公布时候却是“待分”。为了等消息留在西安,一待就是四个多月,差不多弹尽粮绝,此间给他最大关怀的就是先生。他回忆说:“那段日子,老师常常在宿舍里做了好饭,叫我去白吃。边吃边交流如何写好小说。后来,待的时间太久,我撑不住了,只想尽快挣工资孝敬母亲。于是不熬了,回商洛拉倒。回去报到时,还是冯老师让他弟开的卡车,拉着我和我的箱子。”

2013年7月31日清晨,先生的告别仪式在殡仪馆内悄然地举行,很多人闻讯不及,没能及时赶到。得知消息的人,却是有千里相送之心。静穆的殡仪馆内,众人恭敬地与先生道别。西北大学资深的老教授们,没一个拉下的,他们或白发苍苍,或颤步巍巍。有德高望重的刘伟平教授,也有先生的同窗好友贾平凹、和谷等人。忆及先生生前之事,在场无不流泪默哀。

当日,天阴沉着,仿佛为这样一个儒雅师者的离去而悲恸;太阳将露未露,仿佛是在为忠魂的堙没而叹惋。我心思沉重地走出礼堂,关于先生,在我脑海里反复萦绕着一句话,那便是:生如夏花灿烂,逝如秋叶静美。

愿先生天堂安息!
关注同城热点 获取最新资讯 点击查看更多本地热点话题
  
  • 管上
  • 发表于:2013/8/5 21:24:20
  • 来自:陕西
  1. 板凳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怀念老先生
生时何必久睡,死后自会长眠
  
  • 幼稚木
  • 发表于:2013/8/5 21:55:58
  • 来自:陕西
  1. 3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竟一时成了商洛文艺界群英荟萃的地方。”若改为“冯家湾,一个山清水秀的陕南村落,因先生的缘由,竟一时成了商洛文艺界趋之若鹜的地方。”是不是更贴切些?
  
  • 天竺樵
  • 发表于:2013/8/6 0:21:49
  • 来自:陕西
  1. 4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楼(幼稚木)的帖子
趋之若鹜
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貌似此词不能说成“趋之若鹜的地方”
  
  • 以易会友
  • 发表于:2013/8/6 8:25:04
  • 来自:陕西
  1. 5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文中  "高考制度恢复以后,他成了第一批工农兵大学生"。这一句话显然是矛盾的,也是错误的。高考制度是在1977年恢复,既然恢复高考就不是工农兵大学生,工农兵大学生属于推荐上大学,而冯教授上大学是在恢复高考前,属于工农兵学员。

        
  • 刘赛洛
  • 发表于:2013/8/6 21:56:34
  • 来自:陕西
  1. 6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此文的目的是怀念冯先生,挑刺的有意思么。要挑刺的话她每篇文章我都都跳出来,真是闲的蛋疼啊
  • 刘赛洛
  • 发表于:2013/8/6 22:02:10
  • 来自:陕西
  1. 7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通过上下文大概意思知道就行了,又不是教科书,显得多有文化似的。我也不怕得罪人,反正谁都不认识,专门来顶诗经女子,哈哈。
  • 刘赛洛
  • 发表于:2013/8/6 22:08:54
  • 来自:陕西
  1. 8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不是这篇文字,竟不知道山阳还有个冯有源先生,竟和贾平凹有如此渊源,只是斯人已去,空留怀念。
虽是山阳人,却觉得对山阳很陌生。除了知道身边的人和事,自己熟悉的事,还知道些什么呢?
借此文反思一下自己,顺便怀念以前没听说过不认识更没见过的冯先生,人生匆匆,当珍惜啊!
  • 刘赛洛
  • 发表于:2013/8/6 22:34:14
  • 来自:陕西
  1. 10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引用:原文由 匿名游客 发表于 2013-8-6 22:28:46 :
妈P,你就山阳在线一垃圾
说我么?有本事出来说话,藏着躲着算什么好汉。
垃圾不垃圾的有何关系,我们每天都在制造垃圾,做垃圾又有何妨。
你这回复倒给了我写垃圾诗的灵感,试着写写,还能和管上交流交流,谢谢。
  • 隔壁王大叔
  • 发表于:2013/8/6 23:08:04
  • 来自:陕西
  1. 11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额 亲们 和气生财

闲谝的木 误伤和气
人,生在床上,死在床上,欲生欲死,也在床上。 
  • 周知
  • 发表于:2013/8/6 23:16:53
  • 来自:陕西
  1. 12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引用:原文由 月亮秒杀 发表于 2013-8-6 21:56:34 :
此文的目的是怀念冯先生,挑刺的有意思么。要挑刺的话她每篇文章我都都跳出来,真是闲的蛋疼啊
对于一个执意写作的人,读者要求严格甚至苛刻都是对的,也是曲径通幽的关怀。
  • 丰阳山人
  • 发表于:2013/8/6 23:49:56
  • 来自:北京
  1. 13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昔年路遥擦肩走,今日先生复西游。愿得仙绳缚阎君,二师人间续风流。
活着,快乐着,做想做的事,做该做的事
  • 丰阳山人
  • 发表于:2013/8/6 23:56:25
  • 来自:北京
  1. 14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冯老先生,一路走好
活着,快乐着,做想做的事,做该做的事
  • 以易会友
  • 发表于:2013/8/7 10:27:05
  • 来自:陕西
  1. 15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引用:原文由 月亮秒杀 发表于 2013-8-6 21:56:34 :
此文的目的是怀念冯先生,挑刺的有意思么。要挑刺的话她每篇文章我都都跳出来,真是闲的蛋疼啊
哈哈,诗经女子是才女,能挑出点刺来,也是十分荣幸的。我本人也不太懂文学,既然是怀念,历史性的东西不能弄错,请诗经女子海涵。也祝愿冯先生一路走好。
  • 穀雨
  • 发表于:2013/8/7 19:31:05
  • 来自:陕西
  1. 16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怀念老先生;人生若有人怀念即不遗憾;
  • 刘赛洛
  • 发表于:2013/8/7 23:24:38
  • 来自:陕西
  1. 17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引用:原文由 周知 发表于 2013-8-6 23:16:53 :
引用:原文由 月亮秒杀 发表于 2013-8-6 21:56:34 :
此文的目的是怀念冯先生,挑刺的有意思么。要挑刺的话她每篇文章我都都跳出来,真是闲的蛋疼啊
对于一个执意写作的人,读者要求严格甚至苛刻都是对的,也是曲径通幽的关怀。

周老师说的也是,对事不对人,包容最重要。
  • 诗经女子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3/8/8 9:00:15
  • 来自:陕西
  1. 18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5楼(以易会友)的帖子

呵呵,好久没上在线了。这才看到。
说句实话,我的检讨自己在行文过程中的不严谨。
一方面潦草成文,两三个小时写完,也没做修改就匆匆发了。
关于冯老师大学那段是参见程玉宇老师《山阳文学概述》中的话,亦未做考证。

为文自当严谨。
我是马虎惯了,这对读者和文章中的人物,是不尊重的。
感激大家给我监督,为我纠错!
同时也感激对我包容到纵容的人儿。
起码,这两者都源自于爱和关怀。
女子在此深深谢过大家!
祝夏安~~~~
  • 诗经女子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3/8/8 9:00:58
  • 来自:陕西
  1. 19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7楼(月亮秒杀)的帖子

呵呵,谢谢你啦!

很感激,很感动~~~
  • 小李藏刀
  • 发表于:2013/8/8 18:19:30
  • 来自:北京
  1. 20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挑刺是应该的,,况且也没有特别的批评
不讲究规矩,随自己爱好
  • 农夫三拳
  • 发表于:2013/8/8 20:20:28
  • 来自:陕西
  1. 21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都会走的!只是,他们先走了!
  • 杨树
  • 发表于:2013/8/26 23:28:43
  • 来自:陕西
  1. 25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站在时光静好的岁月里,寂寞放歌!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